江南APP《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布:填补了有关金融风险管理著作方面空白
发布时间:2023-06-06
 江南APP《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布:填补了有关金融风险管理著作方面空白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12月4日在广州南沙开幕,此次会议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江南APP官网。在5日举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圆桌会议上,IFF全球战略文库《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也同期发布。  《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由全国政协委员、国际金融论坛(IFF)常务黎晓宏先生总撰稿;座谈会上I

  江南APP《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布:填补了有关金融风险管理著作方面空白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12月4日在广州南沙开幕,此次会议以“全球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变革、合作”为主题江南APP官网。在5日举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圆桌会议上,IFF全球战略文库《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也同期发布。

  《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由全国政协委员、国际金融论坛(IFF)常务黎晓宏先生总撰稿;座谈会上IFF理事、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先生;IFF理事、中国银河金融控股董事长李梅女士;中信建投证券总经理李格平先生;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长张南女士;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朱虹女士等嘉宾对这本填补国内领域空白的书给予高度评价!

  黎晓宏作为多年从事金融管理与监督工作的业内领导、资深专家,对金融风险的理论内涵和管理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认识。在习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指示指导下,在撰写《金融反腐论》一书过程中就在思考,各类金融持牌机构做好自身的风险管控对于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能力、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一直想写一本关于持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书。为了填补这一空白,黎晓宏组织张晓慧、谢平、张红力、赵宇龙、李正强等几位业内专家,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理论著作,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反复研究打磨,最终完成了《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图书的写作和出版工作。

  《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是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战略文库系列图书之一。本书以独特视角,给领导干部、金融从业人员和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金融风险学习工具书。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对金融市场体系、金融风险的内涵外延、特征机理、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关键环节、海内外金融风险状况以及风险管理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论述;下篇对各类持牌机构、上市公司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主要风险、监管要求和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专门论述。

  该书结合了国际市场经验和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理论成果,系统梳理了中国金融市场成功发展经验,帮助广大党政干部更好学习了解金融知识、树立风险防控意识、提高金融工作能力,指导各类金融机构更好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有效管理金融风险,为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从事教学研究提供更好支持,推动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前金融行业仍在致力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时刻,《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的出版恰逢其时,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而且有深远的意义。”中信建投证券总经理李格平说。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罕见的新冠疫情交织叠加下,世界进入动荡的变革期,国内外金融风险因素显著增多,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操作也对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形成了冲击。全球遭遇非经济因素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倾向,国际江南APP官网、科技、文化、安全格局都在发生深刻的调整。这也使得金融风险的来源更趋于多元化、复杂化。

  除了外部风险的冲击,当前我国现阶段也面临着经济恢复不平衡、基础不牢固的问题,部分金融机构出现了金融风险暴露现象,在国际、国内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做好金融持牌机构的风险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基石。

  李格平指出,《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是值得党政干部、金融从业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的。本书的一大亮点是站在金融类持牌机构的视角来论述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填补了有关金融风险管理著作方面的空白。该书涵盖了央行颁发牌照的支付与增信等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业机构、证券业机构、上市公司金融基础设施这几大主要金融类持牌机构,并对各参与主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已有的监管条例和风险管理实践加以总结,深刻探讨了风险形成的原因、演化的可能过程,监管的思路和未来发展的建议,让各类持牌机构负责人和主要业务人员都清楚地了解所在机构和所从事的业务监管要求、风险类型,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控的能力。

  李格平表示,《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另一个亮点是充分结合了当前金融市场的实践和运行状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金融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在风险本质、来源、持牌金融机构风险建设的流程设计和处置体系等方面尚有空白。而《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结合了撰稿者多年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实际经验,提出了金融风险管理的中国方案,是站在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时代这样一个逻辑起点进行研究的,是一本真正立足于中国风险管理实践,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实务手册。

  IFF理事、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说,金融危机的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综合的问题,这本书的作者有金融业从业经历,有地方政府工作经验,有中央工作经验,有行政部门经验,也有党的工作经验,而且涉猎广泛,正是因为有这些丰富的经历,才能有这样综合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金融危机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单独的做风险管理专家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这本书为大家在金融风险思考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朱虹认为,金融风险是一个内容宏大而宽泛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相关的论述、著作和文献是非常多的。防范化解风险既有攻坚战的特点,又具有长期持久战的历史性特征,既有涉及具体机构影响范围小的微观情形,又具有对整个领域和区域全面性、系统性的影响场景。在相关的图书中,能够结合中国的国情和金融实践,兼顾宏观性和微观性,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具有权威性又具有通俗性的作品是非常少见的,《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朱虹表示,这本书贯穿着两大核心观点:金融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金融风险对社会、经济各方面都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金融安全也已经成为的重要基石;从自身的特点和海外广泛的实践经验来看,金融行业都是特许经营行业,需要严格的规范高效牌照管理。这两点对于理解金融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IFF理事、中国银河金融控股董事长李梅表示,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筑牢风险安全底线,这既是金融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维护的关键所在;要打造全新的动力系统,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业是资本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保障,必须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既要勇于在创新发展上鼓劲和加油,更要善于在风险防控上及时刹车,优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打造全新的动力系统,以开拓精神和专业化态度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李梅认为,《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这本书受众十分广泛,囊括了党政干部,金融机构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内容设计了金融市场、金融稳定及安全,金融风险处置,金融科技等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包括今后各类机构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如何实施防范,这本书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的核心,金融发展史通常被解读为金融危机史。

  厦门银行董事长吴世群表示,《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是一部结合中国实际,系统性、前瞻性的论述金融风险的内涵与外延,海内外对各种金融风险管理的探索,各类持牌机构如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著作,特别是围绕金融行业特许经营这一特点,重点分析了各类持牌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是帮助我们学习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风险管理变革历程的生动教材。

  吴世群指出,《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上篇立足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宏观视角,剖析金融行业生态与金融现状,帮助我们理解金融行业的价值和风险管理核心竞争力的重构,特别是在谈到金融风险管理的海内外实践时,很多论述中提及的风险管理发展轨迹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包括确定金融管理目标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如何选择风险管理策略,风险防范比处置更重要等等。对发展和转型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吴世群说,《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下篇用了七章篇幅论述不同类型机构的风险管理,深刻揭示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整个风险管理的方向,读到城商行风险管理这个章节感触颇深,受经济下行、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业经济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度等特征,除传统的金融风险外,流动性风险、取钱风险、操作风险、生育风险等持续增压,关连交易风险、交叉业务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更是交织叠加。银行业风险管理已进入百年未有之变局,与大中型银行相比,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行,不管是在资本实力还是抗风险能力方面都有天然的差距,感受到的挑战和压力也更为迫切。放眼未来,《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将对我行的长远发展和风险管理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总部设在中国北京的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 年10 月由中国、美国、欧盟、联合国等20 多个国家、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领袖共同发起成立, 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交流和研究机构江南APP官网,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

  国际金融论坛(IFF)创立至今,已举办了17 届全球年会。本届全球年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金融论坛(IFF)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广州市南沙区政府、国际金融论坛(广州)有限公司承办。本次年会还得到了易方达基金、厦门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等机构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