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3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2019年以来,在阵阵“爆雷”声中,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们,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有了更加刻骨铭心的认识。而进入2020年,由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引起的经济预期不确定等风险的扩大化,又让这种认识,上升到了市场情绪趋势的层面。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性的提高有着内外双重原因作用下的必然性。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相对较为直观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2019年以来,在阵阵“爆雷”声中,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们,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有了更加刻骨铭心的认识。而进入2020年,由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引起的经济预期不确定等风险的扩大化,又让这种认识,上升到了市场情绪趋势的层面。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性的提高有着内外双重原因作用下的必然性。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相对较为直观,全球化退潮与地缘带来的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增长对中国这一外向型经济体的大部分二、三产企业都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从国内经济来看,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大,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开启了新常态周期。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收入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滑,亏损企业规模扩大,整体来看经营风险放大成为必然。此外,面对困境,一些上市公司基于财务数据硬性要求、市值管理、融资需求等原因,实施违规的动机与风险性也同样相应扩大。

  所谓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狭义的认知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广义来看,则包含了无论损失还是收益,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广义视角下的风险研究,着重在于风险与机遇共存,目的是如何转化与应对不可知的未来。而狭义定义下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则更适合于对资本市场中,企业持续经营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与预警。秉持着更加具有投资参考、价值参考意义的目的,本文主要运用财务风险的狭义定义,利用数据与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中目前暴露最为显著的偿债能力风险、现金流风险、质押风险、减值风险四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估与解读。

  所谓偿债能力,从广义上泛指上市公司到期还债的能力,以及该能力在上下限区间中波动时企业应具备的合理风险边际。对偿债能力的量化评估,主要以两个类别的财务数据为基础:企业债务与偿付能力,两者综合起来考察企业回避最坏结果——各类意义违约的客观几率。

  具体来看市场中常用的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从资产方面看,主要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强弱、资产的规模大小、资产的结构配比是否合理等。从债务方面考虑,则主要考虑债务的流动性强弱、权益结构如何以及盈利能力如何等。

  从历史的角度整体来看,尽管经历了去杠杆化江南APP官方网站、资金渠道收紧等进程,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在经营发展中,杠杆率仍是在不断上升的。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图1)

  在剔除了2020年6月5日前已退市、2019年12月31日后上市,以及银行、非银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后,对剩余3599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首先从上图可以看出,尽管A股上市公司在近3年内出现了总负债增长的放缓,但其增速仍明显超过了净资产的增速。特别是在2018年,由于出现了大范围的商誉减值等资产“洗澡”现象,净资产增长大幅跳水,相对来看负债的增速降低却维持了平缓的状态。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图2)

  具体分析A股上市公司总体负债的结构变化可以发现,近3年内,流动负债增长回落的速率远超非流动负债。可以看出,面对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环境,A股整体出现了负债结构转换的主动性变化,上市公司倾向于追求长期稳定的直接或间接融资,尽管这样的转变可能会带来融资成本一定程度的提高江南APP官方网站

  现金流风险也能够被认为是观察企业偿债能力的一种特殊视角。对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来说,现金流都是至关重要的“血脉”,为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着必要的保障,如何“造血”、如何保持“循环顺畅”,也是每家意图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企业的首要课题。

  而在当前市场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当前上市的A股企业中,2019年出现亏损的有469家,创下了历史新高,普遍性的经营性现金流萎缩在其中若隐若现。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内,大多数上市公司违约等事件的发生,也多与现金回收效率下降、资金链断裂有着直接关系江南APP官方网站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图3)

  近3年来,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方面呈现出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整体现金余额增长明显放缓,现金净增加额下降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图4)

  在现金流的相关指标中,经营性现金流的权重与意义很高,主要原因是经营性现金流是连接金融数据与A股盈利增速的重要一环。很多情况下,对经营性现金流的分析,甚至可以很大程度透视A股上市公司乃至行业整体的景气程度与周期性位置。

  对本报告样本范围内A股上市公司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17年以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呈现快速复苏的状态。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在营收所占比重也在稳步上升。将这两点与前述现金流量整体增长放缓的分析结果结合,可以大体推断出,A股上市公司在近年确实面临现金紧缩的实际情况,然而这主要是由于融资渠道收紧等原因所致,销售运营中现金创造能力的稳步回升,一定程度预示着产品市场、消费市场的景气回升。

  2020年上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情况造成的行业性影响,是当前市场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关乎着不同行业、特征的企业在克服时坚、迎接复苏时,所应当选择的不同策略与方向。国盛证券在一篇名为“从现金流看,疫情下哪些行业在‘裸泳’?”的专题研报中分析表示,就上市公司层面而言,多数行业现金流可坚持时间大于1年,休闲服务、建材、交运、家电等行业受冲击较大。

  如上文提到的,A股中出现的现金紧缩的现实状况,很大程度是由于融资渠道收紧、传统融资方式进入瓶颈期等原因造成的。为了解决资金短缺,股权质押成为了众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方的选择。但近两年来二级市场的疲软,为股权质押融资增加了更多的风险性,不时就会传出上市公司接连出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而股东又没有补仓能力,导致股票一度进入停牌期甚至被强制平仓,导致公司破产的消息。熊市之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市场的深刻反思。

  2018年是股权质押“爆雷”的高峰时期,股价触及或跌破平仓线的上市企业数量急剧上升,全年共163家上市企业发布了相关公告。2019年则只有4家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公告。需要看到的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并不仅仅局限在二级市场的金融风险,更广阔的看,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市公司还会因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承担控制权转移及掏空等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公司价值并出现侵害中小股东的情况。截至今年上半年末,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股份超过其所持股份90%以上的,已经超过了300家,而其中,有超过100为控股股东质押了其所持股份的100%。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图5)

  对本报告样本范围内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发现,2018年初质押股权的市值总和还有5.34万亿元,但到了2019年初,则只剩3.76万亿元。而从质押股份数量来看,2018年初A股上市公司质押股数合计4861.84亿股,在2019年初时,尽管质押市值合计下降了,但质押股数反而上升至了5437.66亿股。从这一对比,也可看出2018年二级市场低迷对股权质押风险的严重影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补仓、平仓的压力下,一再提高股权质押的比例。这一情形在2019年之后慢慢出现了好转。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图6)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图7)

  对样本范围内的A股上市公司整体股权质押比例与大股东股权质押占持股比例进行分别提取,再按照比例区间不同分段进行统计,也能够明显看出2019年之后,A股股权质押风险开始降低,但仍未回到2018年之前的水平。

  事实上,由于近两年间科创板开市、注册制试点、A股加速扩容等原因,整体来看,A股上市公司质押比例回落提速,质押比例在30%以下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在目前已经超过了2018年初的水平。但若是看控股股东质押占比的分布,又会发现从股东角度来说,A股上市公司质押风险虽较2019年初最高峰有所收缩,但高风险区域占比仍超过2018年初的比例。

  上市公司减值风险,主要指的是根据市场可比水平,认定上市公司偏向非正常资产减值的程度,或者出现非正常资产减值的可能性,以及进而引发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利调节或盈余管理等不合规行为的可能性。

  2018年至今,中国A场中,一项特殊资产减值的大范围爆发,引发了投资者对A股上市公司经营性风险、信息透明度,甚至财务真实性的普遍担忧。这里说的特殊资产减值,也就是商誉减值。2014年~2016年,A股上市公司掀起了并购狂潮。据统计,2014年~2016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分别达到了1.56万亿元、2.2万亿元、2.39万亿元,连创历史新高。并购重组的激增,也自然而然的带来的商誉的激增。2016年之后,随着去杠杆化的深入以及监管的收紧,并购重组开始回落。但随着这一轮密集并购重组3年业绩承诺期过去,2018年开始,巨额商誉减值的爆发印证了市场一直以来对商誉泡沫的担忧。2018年与2019年,A股出现商誉减值的上市公司数量均在700~800家左右,而商誉减值总额(不计入往期减值准备转回)也分别在1500亿与1300亿元左右。

  此外,根据对近期资本市场的观察,A股上市公司所遇到的减值风险中,除商誉减值外,应收账款减值也是主要风险点之一。

江南APP官方网站大盘点:最全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险宏观统计与解读(图8)

  上图对样本范围内的A股上市公司减值损失总额以及商誉减值损失进行了统计。此外,还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进行了统计。之所以统计坏账准备而非坏账损失,主要因为坏账损失过于严格,而计提的坏账准备更能够反应反应企业认定的应收账款健康程度。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开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水平迅速攀升,而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也迅速恶化。其中,2018年在商誉“大洗澡”的催化下,A股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总额急速攀升,增长了超过2000亿元,而商誉减值总和更是翻了4.5倍。以2016年并购重组进入最高峰来看,A股上市公司大规模利用商誉减值“挤水分”的过程还没有结束,预计2020年商誉减值总额仍然会在1000亿元以上。

  与商誉减值略有不同的是,A股上市公司坏账准备是在2019年而非2018年达到了高峰。2019年坏账准备的总和较2018年高出了1924亿元。应收账款回收情况恶化,是一个复杂的债务问题,是由经济环境、行业市场环境、企业内生因素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很难简单的概括这一问题的特征。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笼罩下的2020年,经济环境与信用环境只会更加艰难,投入更多的精力保障资金的高效回笼,是任何一家企业的第一要务。